谢克强等:工业软件企业并购:行为、逻辑与建议

      《数字化转型》2024年第2期刊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谢克强等署名文章《工业软件企业并购:行为、逻辑与建议》,全文为您分享如下:

工业软件企业并购:行为、逻辑与建议

NEW YEAR

谢克强 1,2 陈平 1,2 边磊 1,2

(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州 511370;

2. 工业软件工程化与应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1370)

    2024 年以来,Synopsys 宣布以 35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ANSYS、西门子宣布以 106 亿美元收购 Altair 等价格惊人的并购信息引起工业软件行业震动,也再次引起业界对工业软件企业频繁并购这一现象的深思。对并购进行分析,有助于企业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与技术发展脉络,进行前瞻布局。把时间线从 2024 年往回拨,回顾世界工业软件巨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并购是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并购是工业软件企业特别是行业巨头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主旋律。可以说,工业软件巨头的企业成长史就是一部并购史 。


一、工业软件企业并购回眸


      本文以几家知名工业软件企业的并购成长情况描绘工业软件波澜壮阔的并购史。

      达索系统通过 50 多次的并购从单纯的三维CAD 设计软件一步步发展为全流程(CAD/CAE/CAM/CAPP/PLM)、 全 系 统(CAE 部 件 仿 真 /Dymola 系统仿真 /MagicDraw 系统设计)、全领域(CAD/CAE/ 系统模型库)的研发管理一体化、虚实融合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协同研发与管理平台,成为航空航天、汽车及摩托车领域的一面旗帜和争相遵从的标准。

      ANSYS 通过 20 多次的并购,从单一的结构分析一步步发展为融合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等多物理场耦合于一体的大型仿真分析软件,广泛应用在核工业、铁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汽车交通、国防军工、电子、土木工程、造船、生物医学等多个行业,成为 CAE 软件的 NO.1。更重要的是 ANSYS 通过多次并购已经不仅仅限于多物理场仿真,而成长为可以提供从多物理场(专业层)、嵌入式软件(MBD by SCADE)、半导体(芯片层)到数字工程与数字孪生(系统层)的全系统、多层次、全流程数字化平台。

      西门子通过 40 多次并购从一家机械自动化的硬件公司变身为世界十大软件公司之一。西门子 2014 年就成立数字化工厂集团——全球唯一一家智能制造软硬件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MindSphere,意欲打造成工业新中枢。西门子的软件实力已经涵盖设计、分析、制造、数据管理、机器人自动化、检测、逆向工程、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

      从国内企业看,中望龙腾并购美国三维CAD 软 件 VX 公 司 的 技 术 及 研 究 团 队, 是 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实现重大发展的典范。通过收购,VX 的 CAD/CAM 全 球 知 识 产 权 归 属 中 望龙腾所有,其全部研发团队集体加入中望公司。中望美国子公司也在美国佛罗里达正式成立,特别是拥有了三维 CAD 软件的混合建模内核 Overdrive,标志着中国工业软件公司在三维CAD 软件开始有了底层关键技术的雏形。正是通过整合 VX 的三维 CAD/CAM 内核及技术,把美国先进的软件系统架构能力与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中望龙腾随后推出了公司第一款三维 CAD/CAM 软件。并购 VX 让中望龙腾如脚踏青云,一步跨入三维 CAD 的世界。

      这些企业并购都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推进,运用资本手段和并购快速地完善了纵深的产品线与横向的战略布局,乃至实现企业转型。并购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软件企业如“大鱼吃小鱼”般地不断并购其他工业软件公司,成为工业软件巨头,如达索系统、ANSYS、PTC、ESI、欧特克等;另一类是工业巨头通过并购工业软件公司,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业软件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并通过植入软件基因变身为软硬一体的巨头,如西门子、海克斯康、施耐德等。


二、当前企业并购动向与态势


      行业巨头之所以是巨头,就是因为它在关键时刻能够引领行业的方向,改变行业的发展方式。近年来,种种并购迹象表明,巨头们都在大搞跨界与融合,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加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下面回顾近年来工业软件企业的并购情况,以一窥产业发展全貌,把脉工业软件发展最新态势。


(一)国际并购动向


      从国际看,知名工业软件企业近年以来围绕各自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并购,扩展业务布局。

      达 索 系 统 收 购 No Magic, 通 过 基 于 模 型的 系 统 工 程(MBSE) 强 化 对 工 程 设 计 的 全局优化,从而加强 CATIA 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收购全球十大 ERP 厂商之一的 IQMS,将3DEXPERIENCE 平台扩展到制造企业的业务运营,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云端服务管理的能力,成就 PLM-MES-ERP 的全周期覆盖;收购流体相变计算的软件商 COSMOlogic,丰富了 Biovia品牌下的仿真功能;收购美国医疗管理软件公司 Medidata,通过为生命科学行业提供集成的业务体验平台,踏步进军生命科学领域,巩固其作为科学公司的地位;收购射频和微波电路设 计 领 域 的 软 件 公 司 AMCAD Engineering, 进一步强化 SIMULIA 品牌的多物理场 / 多尺度仿真解决方案,提升其在射频仿真市场的能力。这一系列并购是达索系统平台战略的延续,而3DEXPERIENCE 正是达索系统的未来。这意味着商业模式的更新,而制造即服务、体验经济是这一理念的核心。这也是达索系统致力于行业扩展,并将前端的设计、后期的制造直接打通的动机。

      PTC 收 购 增 强 现 实(AR) 领 域 的 初 创 公司 Waypoint Labs,为工业设施提供实时的交互式培训环境,增强其在工业 AR 方面的能力,通过 AR 编程推进价值驱动的 AR 体验;收购创成式设计公司 Frustum,在其核心 CAD 软件产品组合中添加 Frustum 的 AI 驱动的生成设计工具,向智能设计软件演进,提升其 CAD 竞争力。同时,与 ANSYS 进行战略合作,发布 CreoSimulation Live,旨在帮助设计师利用 ANSYS 技术快速获得仿真结果洞察,加速产品迭代创新。这一系列收购与战略合作是 PTC 应对 CAD 与CAE 的日渐一体化趋势,是做强 CAD 以及扩展CAD 应用前景与范围的战略体现。此外,PTC近 年 来 分 别 收 购 了 SaaS CAD 产 品 Onshape、SaaS PLM 产 品 Arena Solutions、ALM SaaS 系 统提供商 Intland 和现场服务管理的 SaaS 软件提供商 ServiceMax,继续增强 PTC 现有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进一步持续拓展产品数字主线。PTC 希望能够借助 ThingWorx 的 IoT 平台,通过SaaS 的方式,将这些软件作为数据产生的源头,或者是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的组件,从而利用新的 IT 技术(云计算)、新的软件应用形态(SaaS)延续以往在软件时代验证过的、符合工业企业需求的产品框架和功能。

      ANSYS 收购业界领先芯片系统(SoC)电磁串扰解决方案供应商 Helic,进一步巩固其在电源完整性噪声分析领域的领先地位,满足5G、AI 和云计算领域的市场需求;收购材料信息技术供应商 Granta Design,有助于将 ANSYS的产品组合扩展到重要领域,为客户提供各种重要的材料数据信息,使客户能够访问 Granta丰富的材料智能数据库以及市场领先的材料和管理解决方案;收购基于物理的光学仿真供应商 OPTICS,并在该并购达成后,为 ANSYS 的工具栏新增可视、红外线、电磁学及音效等新功能。此外,ANSYS 还将获得 OPTIS 虚拟现实(VR)与模拟平台。通过并购推动 ANSYS 完成了多物理场光学领域的布局,助其更好地实现全面仿真的理念,拓展其物联网业务;通过提供自动驾驶汽车仿真工具,虚拟再现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在现实中的应用,有助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在 EDA 领域,ANSYS 收购 Diakopto 以应对芯片设计布局中的寄生效应问题。此外,ANSYS 收购显式动力学和其他高级有限元分析技术的领先供应商 LSTC、自动化设计可靠性 分 析 软 件 Sherlock 开 发 商 DfR Solutions、 光子设计与仿真工具开发商 Lumerical、航天数据服务提供商 AGI、高性能光学成像系统仿真领域提供商 Zemax、轨道热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Cullimore and Ring Technologies、仿真流程整合及设计优化技术供应商 Dynardo、MBSE 软件提供商 Phoenix Integration、汽车仿真解决方案提供商 DYNAmore,以进一步完善 ANSYS 自身的产品体系。

      西门子近年来接连收购芬兰物联网模块芯片射频测试软件 Sarokal、德国电气系统设计公司 COMSA,将二者都纳入 2016 年收购的全球三大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 EDA 之一的 MentorGraphics 旗下。这一系列并购反映出西门子试图重新打通机械设计与电子设计的战略目标,也是其对传统机械设计与仿真软件 CAD/CAM/CAE、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 EDA 以及与其他软件(如 MES、HMI 等)融合化发展的趋势判断。收 购 EDA 布 局 与 绕 线 工 具 开 发 商 Avatar Integrated Systems、SoC 系统级芯片内部分析和检测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UltraSoC 和电路可靠性解决方案商 Insight EDA,反映西门子不断夯实 EDA 工具链,在 EDA 芯片设计领域筑城。此外,西门子收购了专门从事于 3D 渲染软件开发和虚拟现实体验制作的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授权公 司 Lightwork Design,Lightwork Design 的 产 品将与西门子现有的 PLM Components 业务相结合,致力于继续为可视化、渲染和虚拟现实的 3D 数据预处理提供软件工具包,为西门子增加了“鹰眼”,从而帮助西门子在独立软件技术授权方面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反映出其对可视化和虚拟现实领域以及数字孪生的发展的关切。西门子在今年 10 月宣布斥资约 106 亿美元并购美国工业模拟和分析软件提供商 Altair Engineering,将 Altair 在仿真、数据科学、高性能计算领域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广泛产品组合与西门子在机械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能力进行互补,助力西门子进一步增强数字孪生技术,并通过西门子 Xcelerator 为用户提供基于物理的全套仿真产品,打造出更加完备的人工智能设计和仿真产品组合。西门子 Xcelerator 将多款并购的软件产品组合与嵌入式开发工具和数据库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信息技术、运营技术和工程技术环境的连接,用于电子和机械设计、系统仿真、制造、运营和生命周期分析。作为西门子公司数字化工业软件技术的基础,Xcelerator 可以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ALM)、制造运营管理(MOM)、嵌入式软件和物联网(IoT)等多种应用解决方案。这一点与 PTC 的战略非常类似。

      欧特克完成了对软件开发公司汉略信息的收购,凭借这次收购,在华建立了一个拥有1500 名工程师的研究院,也成为跨国软件公司中在华目前拥有最多工程师的软件公司。欧特克收购 Assemble Systems 增加规划和运行建筑项目,以提高设计人员和工作网络的建筑信息管理(BIM)能力;以 8.75 亿美元收购建筑蓝图管理应用 PlanGrid,将纸质的建筑设计图转移到iPad 等移动端;以 2.75 亿美元收购建筑软件平台 Building Connected,触及一个由 70 万名建筑相关人员组成的庞大网络。这些反映了其迫切向建筑软件大举进攻的意愿。以 2.4 亿美元收购Spacemaker,后者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城市及建筑地块的规划、设计和相关分析服务;收购了美国 XR 建筑平台商 The Wild,旨在为建设元宇宙的企业提供服务。欧特克近年来正尝试多项收购以完善和整合旗下工程和制造业务。

      海克斯康收购了 CAE 公司的 MSC,表明软件公司必须与大型工业企业携手在数字化设计方面实现转型,如海克斯康将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测量数据与仿真分析紧密结合,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这表明仅靠卖软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外,海克斯康近年来收购了比利时 CAD 软件厂商 Bricsys,业务范围扩大到了建筑设计领域;海克斯康并购全球齿轮箱、轴承以及机械传动系统精确仿真技术行业先驱——英国 Romax 公司。同时,接连并购质量管理软件厂商 Q-DAS(计量数据统计分析)、eMMA(用 3D 显示零件测量数据)、ETQ(QA流程管理),以丰富质量管理解决方案矩阵,在数字化质量管理领域占得先机,为其“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战略服务。

      艾默生电气在 2024 年 11 月拟以每股 240美元的现金收购艾斯本科技(AspenTech)的剩余股份,使艾斯本成为艾默生的全资子公司,从而增强艾默生在流程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的领导地位,加速其“无界自动化”愿景的实现。这是工业自动化与工业软件的又一结合,是软件定义的自动化发展的必然,将引领下一代工业自动化架构变革,对未来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带来深远影响。

      2024 年备受关注的另一起并购就是 EDA龙 头 Synopsys 宣 布 将 以 350 亿 美 元 的 价 格 收购 ANSYS。此次的强强联手将构建一个市值超1000 亿美元的工业软件巨头。通过本次收购,Synopsys 将完成全尺度、系统级技术拓展,实现“从硅到系统,从系统到硅”的宏大技术路线图。其技术涵盖了从传统芯片、先进计算、高技术、汽车、工业设备、机器人到其他复杂产品系统的工业软件解决方案。此次收购既有产业广度,又有专业深度,亦有全球视野的战略高度,更有工业软件的功能厚度。这次收购既有技术逻辑也有商业逻辑,反映出芯片与系统融合的趋势,面向芯片公司与航天、航空、汽车等装备系统公司,实现了从芯片计算、软硬件设计到机械、电气、电子仿真的一体化以及电子、物理及 AI 增强的融合 。

      事实上,近年来以 EDA 为代表的电子系统设计企业相关的收购最为活跃,且大多是对同领域或相邻领域公司的横向收购,以应对先进制程加剧芯片设计复杂程度的挑战。仅在2023 年,Synopsys 只进行了 4 次收购,分别涉及验证和原型设计及芯片设计,收购公司分别为 Imperas software、PikeTec GmbH、Maxeda、Silicon Frontline Technology。此外,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也加入了并购的行列,以约 59 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完成了对另一家 EDA 公司 Altium 的收购,进一步彰显了行业内竞争的激烈和企业之间的战略调整。EDA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软件,以需求为牵引整合上下游工业软件的力度不断增强,在工业软件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软件产业,特别是以 EDA 为代表的设计仿真软件符合马太效应,即越有钱、越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越能得到客户的认可,越能开拓新市场,也越能获得更多的并购机会。这些并购之后获得的客户、技术又会反哺企业,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更大的市场份额,正向循环地越做越大。而小企业也只能看着自己与龙头企业的距离越来越大。展望未来,一方面,达索系统、欧特克、西门子、PTC、Synopsys 等几家大的工业软件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基于版图完善进行并购整合,并等待人工智能等新的突破性技术掀起巨浪,同时不排除出现巨头之间的并购整合;另一方面,工业巨头为了强化自身软件能力不断并购工业软件企业,使大的工业软件企业被工业企业并购成为可能。


(二)国内并购动向

      从国内看,国内工业软件企业也逐渐出现并购,部分并购案例如下。赛意信息收购智能制造数字化运营管理服务商——易美科软件。赛意信息通过控股一家重度深耕 PCB 数字智能领域的工业软件产品方案商,进一步布局电子制造行业;通过与易美科软件产品融合,共享客户渠道,丰富和提升其面向更广阔多样化市场客户群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实现 PCB 行业从经营管理到制造运营的解决方案的垂直一体化打通,将推动公司在PCB 智能制造的细分赛道上形成优势。

      工业富联并购鼎捷软件部分股本,成为其最大股东。它将自身数字化工业的整体能力与鼎捷软件在工业软件方面的能力深度结合,提高数字化工业软硬件及各流程数据的整体融合,实现 OT 与 IT 的创新融合,并借助鼎捷软件在软件领域的积累与优势,强化公司对外赋能的效果。

      汇川技术并购法国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与仿真软件公司 Irai。从技术层面看,通过整合 Irai的技术资源,汇川技术不仅能够推出 VUP(VirtualUniverse Pro)机电一体化仿真平台,还能够在虚拟调试仿真技术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客户提供从产线工序设计到仿真、复杂装备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与虚拟调试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高精度的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将进一步强化汇川的设备维护服务体系,增强客户粘性。从商业层面看,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工具则有助于构建汇川技术海外市场从生产到供应的完整智能工业生态,拓宽其海外业务边界与市场空间。同时 Irai 的国际影响力将助力汇川技术进一步拓展其在全球,特别是欧美市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业务,是其“借船出海”与“行业线出海”的国际化战略的体现,对于国内工业自动化企业“走出去”具有深远影响。

      中望软件并购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升其在电力、电网等相关行业的业务拓展能力和技术研发实力;并购英国商业流体仿真软件开发商——CHAM,正式进入商业流体仿真领域,加速打造涵盖结构、电磁、流体的多学科、多物理场仿真解决方案。

      在 EDA 领域,以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三大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行业企业积极融资并展开并购。华大九天并购芯達科技,进一步丰富 EDA 工具,补齐数字设计和晶圆制造 EDA工具短板;通过 49.75% 的参股方式完成对阿卡思微电子的控股权收购,不仅获得了阿卡思的知识产权,丰富其芯片数字前端形式化验证能力,还吸纳了一大批曾在业界巨头有过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概伦电子收购博达微 80%的股权,进一步巩固其在器件建模仿真 EDA 工具领域的市场地位;收购韩国 EDA 厂商 Entasys加强其与核心客户的业务合作,深化与拓展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展其产品线;收购福州芯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100% 股权,弥补公司产品在板级和封装级设计的空白;收购比利时 EDA 公司Magwel,带来强大的物理验证解决方案,同时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进一步提升了其全球化布局和竞争力。这些并购进一步丰富了概伦电子的产品矩阵,广泛拓展重点领域的上下游客户,增强了整体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广立微收购亿瑞芯 62% 的股权,扩展集成电路可测试性设计 (DFT) 技术服务及产品开发能力,将DFT 技术融入现有的产品和技术生态,深度联动芯片设计端与制造端,并借助亿瑞芯的业务平台,将 DFT 产品快速导入目标客户,进一步扩大客户版图,实现技术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突破,加快推动公司产业布局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芯华章并购瞬曜电子,进行核心技术整合。合见工软先后并购华桑电子、云枢软件、北京诺芮集成电路,致力于打造全流程工具链。日观芯收购了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领域企业——成都芯云微电子有限公司,并进行核心技术整合。思尔芯宣布并购专注硬件仿真技术的国微晶锐,进行核心技术整合,实现了对软件仿真、硬件仿真、原型验证、形式验证、验证云等功能验证工具的完整布局。

      这反映出三个趋势:一是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并购或参股工业软件企业,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工业巨头牵手工业软件公司,把自身积累的宝贵经验融合到软件里,反过来给自己赋能。二是工业软件企业,特别是上市的工业软件企业,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通过国内或国际并购进一步补全产品战略版图、扩展自身能力边界,实现国内工业软件行业的进一步整合。三是本土 EDA 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诉求,并购整合趋势愈发加快,将从多点开花走向产业整合,以集中资源、增强竞争力。


三、工业软件企业并购的逻辑

      为什么工业软件企业的并购在近二十年如此频繁又激烈?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一)工业企业软件化趋势要求进行并购整合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蓬勃兴起,“以机械为核心的工业”正在向“软件定义的工业”转变。工业软件是第四轮工业革命的核心要素。在这一背景下,工业巨头们纷纷将软件实力视为第四次工业变革的关键竞争力,变身为“软件企业”,并不遗余力地并购工业软件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业软件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实现战略转型,最终变身为软硬一体的巨头。如,海克斯康不满足它在智能制造、数字化时代仅仅做个仪器销售商,其产品包含的传感器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交汇通道,能够获得大量的现场数据。海克斯康提出“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服务宗旨,通过大量并购软件公司,利用传感器和软件技术,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成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二)工业软件发展规律要求进行并购整合


      工业软件得到重新定位,从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辅助工具,提升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

      1. 大平台、小应用成为发展趋势

      大型基础工业软件不断向大型平台化演进,应用软件作为平台的组成部分,不断向微小型化发展,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应用。这就是工业软件巨头不断并购其他软件企业、拓展自身版图的原因之一。如,达索系统通过并购形成3DEXPERIENCE 平台,并不断将并购的软件纳入平台体系,进而提供 3D 设计、工程、建模、仿真、数据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全流程产品和服务。

      2. 工业软件本身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高度复杂的知识产品,需要知识融合

      工业软件研发涉及的知识领域广且多,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自掌握并开发出所有的技术和产品,合作和收并购的实质是知识联通和知识融合。以 EDA 为例,EDA 领域单一点工具的市场规模都太小,很多环节甚至不足以养活一个公司。即便是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单一点工具的 EDA 供应商也会面临发展的困难,甚至连生存下去都会成为问题。因此,通过并购打造成具备全工具链、全环节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厂商已成为国内 EDA 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3.工业软件技术发展整体逐渐进入成熟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实力成为重要方式

      以 CAE 软件为例,尽管有限元理论与算法在日臻成熟,但数值计算新方法、新理论没有新的突破,关键技术也无太大进步,技术发展进入平台期,导致各大 CAE 厂商在存量空间内卷。它们忙于并购与重组,重新整合市场,在技术上以通过并购实现横向扩展为主,在纵向上提升缓慢,如 ANSYS 最后还是通过并购才解决热力耦合问题的分析求解。此外,可预见未来的技术融合趋势将更加明显,多学科仿真、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工业软件带来更多创新机会,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三)工业软件企业发展壮大要求进行并购整合


      工业软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并购事半功倍。从商业角度看,工业软件细分领域多、研制复杂、门槛高、周期长,企业从零开始做非常费时费力,无先发优势,但有后发劣势。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运用资本以并购的方式快速获得能力是投入回报比较高的方式,同时减少了一个竞争者,且直接获得了其在行业中的位置。

      1. 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

      企业基于扩大市场份额乃至于实现市场垄断的动因发起并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 MSC 公司 1999 年在结构分析市场占有率超过 90% 时,发动了对拥有 NASTRAN 另外两个版本分支的UA 和 CSAR 的并购,以达到完全垄断结构分析市场的目的,但结果是被美国 FTC 发起的反垄断调查打断 。

      2. 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专业人才、市场网络等各类资源

      ANSYS 公司的收购历史是比较典型的利用收购来获取其他公司先进技术等资源的案例。此外,前文分析的汇川技术、华大九天等公司通过并购不仅获得了技术、人才资源,还获得了市场、商业的资源,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3. 限制竞争对手发展

      一种是利用手中的金融杠杆,通过突袭或恶意并购竞争对手来打击乃至消灭弱小的对手;另一种是通过并购优质资源,直接把实力相近的竞争对手在某个领域的优势“釜底抽薪”,让竞争对手只能自己开发或者寻找其他合作伙伴 。


四、我国工业软件企业并购对策建议

(一)我国工业软件企业并购整合形势


      国际工业软件巨头是并购成长起来的,这对当前弱小的国内工业软件企业有借鉴作用。通过“买买买”的方式将工业软件公司招致麾下是快速成长和打造自有工业软件体系最为快捷的路径。当前,我国工业软件企业并购整合处于外部封锁、内部蓄势待发的形势。

      1. 从外部形势看,工业软件企业对外投资并购的封锁风险进一步加大

      美国自对我国开展“301 调查”以来,加强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并购限制。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趋严,包括工业软件在内的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等被列入《出口管理条例》,并进行严格管控。中资对美国企业的并购交易明显放缓,2019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北美的并购交易金额下滑至 70 亿美元,同比跌幅为 26%。近年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对美并购频频被否,如中青芯鑫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美国专业半导体测试设备商 Xcerra、蚂蚁金服收购美国科技公司 MoneyGram 因未能获得 CFIUS 的批准而被迫中止。包括工业软件在内的关键技术和领域通过对美投资并购实现技术升级换代面临严峻挑战。接下来,美国可能会加大对更多中国科技公司的制裁,通过严格的出口管制,将包括高端芯片、软件等在内的关键技术全面“封锁”在美国及其盟国范围内。欧洲等国家在科技封锁上可能对美国亦步亦趋。面对日益加大的并购封锁风险,我们要抢抓尚未全面封锁的窗口期,提前进行并购布局。

      2. 从内部情况看,围绕工业软件的国内企业并购合作加速

      当前,国内工业软件分科而制,碎片化发展问题较为严重,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和收敛产品,形成平台化、可扩展的发展路线,而企业并购合作是有效路径。目前,EDA 领域走在了并购整合、行业收敛的前列。但总体上工业软件企业之间的并购数量不多,反映出国内工业软件“小、弱、散”的发展状况以及工业软件企业尚缺乏大量并购的能力与条件,这与当前国内工业软件发展所处阶段有关。但鉴于当前资本推动下许多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背后的资金属性和背景,市场出清将面临重重困难,未来很可能出现企业间的整合现象。我国亟须引导、支持工业软件企业有序发展,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体系化发展能力。


(二)企业并购对策建议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莫测,相关部门应抓住稍纵即逝的窗口期,立足双循环格局,引导工业软件企业面向国外、国内两个市场进行并购整合,做好支撑与帮扶。

      1. 系统谋划海外并购工业软件企业

      一是慎重开展对美投资与并购。深入研究美国投资与出口管制最新政策,持续观望国际形势,深入研究并购标的,密切跟踪最新动态,等待最佳并购时机。二是近期并购以欧洲和日本工业软件企业为重点。瞄准具备底层核心技术但市场欠佳的中小企业,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紧密合作,联通香港资本市场打通境内外并购资源,并注意规避风险。

      2. 鼓励国内企业之间开展并购合作

      一是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并购国内工业软件企业。推动央国企“链主”企业并购或战略投资国内工业软件企业,特别是要改革机制,并购国内高校的工业软件相关算法、模型的团队。二是鼓励国内工业软件企业以合作促合并。鼓励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围绕具体业务开展合作,通过合作加深双方了解,促进业务融合,提升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通过股权置换等方式开展合并。

      3. 做好企业并购的支撑与帮扶工作

      一是设立大型引导型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并购。鼓励资本与政府组建大型引导型并购基金,支持国内企业围绕工业软件,面向企业并购重组、成长型企业、海外并购等方向进行投资。二是加强咨询服务,并提供并购指导。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资信、有经验的国际性专业中介机构。主动或导向性地为企业提供包括风险预警、知识产权保护、资产甄别等信息的咨询以及并购方向、方法及法规的指导。

      4. 企业勤练内功,增强生态整合能力

      当前,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并未出现绝对的龙头,即能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企业,并且很多差距也并非靠并购整合便可加速完成。并购是重要方式,但非坐享其成的捷径。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应该静下心来修炼内功,避免资源分散、人才流失。当企业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和资金支持、能实现产品落地、能做产业生态并有强大并购整合能力时,并购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巳巳如意| 蛇我其谁

作者简介

       谢克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业软件,质量大数据,数字化转型;

      陈平 ( 通信作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院科研创新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 软件质量,数字化转型 ;

      边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院科研创新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 工业软件成熟度标准,软件质量测评。

数字化转型》2025年征订工作已经启动欢迎订阅。

《数字化转型》编辑部

联系人:李孟隆    徐新宇

电    话:13681051611   13146167216

地    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5号

邮    编:10004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9W+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